史记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阶段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步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101条名句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很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因此定名为《资治通鉴》。► 71条名句

三国志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 39条名句

战国策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阶段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质和社会风貌,是科研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57条名句

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阶段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含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125条名句

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阶段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光武帝刘秀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83条名句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含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则是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明史》虽有一些曲笔隐讳之处,但仍得到后世史家广泛的好评。► 14条名句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14条名句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阶段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41条名句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一作宏祖,号霞客)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重要的价值。► 2条名句

史记(两汉) 资治通鉴(宋代) 三国志(魏晋) 战国策(两汉) 汉书(两汉) 后汉书(南北朝) 明史(清代) 宋史(元代) 晋书(魏晋) 徐霞客游记(明代) 新唐书(宋代) 旧唐书(五代) 贞观政要(唐代) 水经注(南北朝) 清史稿(清代) 东京梦华录(宋代) 续资治通鉴(清代) 隋书(唐代) 宋书(南北朝) 元史(明代) 新五代史(宋代) 魏书(南北朝) 旧五代史(宋代) 周书(唐代) 南史(唐代) 大唐西域记(唐代) 北史(唐代) 金史(元代) 梁书(南北朝) 北齐书(南北朝) 辽史(元代) 逸周书(先秦) 陈书(南北朝) 列女传(两汉) 南齐书(南北朝) 晏子春秋(先秦) 洛阳伽蓝记(南北朝) 十七史百将传(宋代) 唐才子传(元代) 武林旧事(宋代) 明儒学案(清代) 吴越春秋(两汉) 越绝书(两汉) 明季北略(清代) 万历野获编(明代) 华阳国志(魏晋) 十六国春秋别传(魏晋) 大唐创业起居注(唐代) 蛮书(唐代) 通典(唐代) 江南野史(宋代) 九州春秋(魏晋) 西夏书事(清代) 明季南略(明代) 五代新说(唐代) 靖康传信录(宋代) 吴船录(宋代) 汉官六种(清代) 读通鉴论(明代) 三朝北盟会编(宋代) 都城纪胜(宋代) 英雄记(两汉) 松漠纪闻(宋代) 史通(唐代) 过江七事(清代) 韩诗外传(两汉) 五代史阙文(宋代) 平宋录(元代) 岭外代答(宋代) 庐山记(宋代) 奉天录(唐代) 东观奏记(唐代) 竹书纪年(先秦)

关注公众号

将古诗文随身携带

扫码下载

古文岛顾客端

© 2022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