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出自唐代张旭的《桃花溪

解释:山谷里云烟缭绕,溪流之上的高桥若隐若现,站在岩石西侧询问那捕鱼归来的渔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张旭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谷云烟缭绕,溪上飞架的高桥若隐若现;站在岩石西侧询问那捕鱼归来渔人。
这里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这不就是桃花源外的桃花溪吗?您可知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注释
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县桃源山下。
飞桥:高桥。
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渔船: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语句。
尽日:整天,整日。
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参考资料:完善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59-60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77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71-72

赏析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名叫桃花源,他笔下的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张旭所以而受启发,用陶渊明笔下桃花溪的意境,作此诗文。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写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载于南宋洪迈编定的《万首唐人绝句》,题为“桃花矶”,明清唐诗选本均题为“桃花溪”,认为是唐代张旭所作,作于盛唐阶段。而在南宋王十朋编定的《蔡端明文集》中,有一首《度南涧》,内容与这首《桃花溪》相同,莫砺锋在《〈唐诗三百首〉中有宋诗吗》一文中认为它是宋代蔡襄的作品有着相当有力的证据。李定广则认为莫砺锋的论点不可成立,《桃花溪》的著作权应归张旭。

参考资料:完善

1、 莫砺锋.莫砺锋讲唐诗课.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384-401
2、 李定广.《唐诗三百首》中有宋诗吗——与莫砺锋先生商榷[J]. 学术界,2007(5):75-81
张旭

张旭

张旭(约685年—约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12篇诗文 ► 6条名句

猜您喜欢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匆忙分离去。

公众号

扫码下载

古文岛顾客端

扫码关注

古文岛主公众号

© 2022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