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红豆词四首·其四

王国维 〔清代〕

匀圆万颗争相似,暗数千回不厌痴。
留取他年银烛下,拈来细与话相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均匀圆润的相思豆,千颗万颗是那么相似。暗自数上千百回,也不厌倦自己的痴情。
把它保存下来,等到将来跟她在银烛之下,一颗一颗拈出来细细地倾诉相思之情。

注释
厌:厌倦。
痴:痴情。
拈:用指尖夹取。

参考资料:完善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红豆生南国 历代爱情诗鉴赏[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81-284.
2、 赵丽云主编. 青少年古诗助读[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46-347.
3、 金钊等选注. 历朝感时抒怀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428.
4、 陈永正校注. 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M]. 深圳: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26-28.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四首。此诗作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该组诗亦以红豆喻情思,显系作者出行在外时,抚摸手中的红豆,忆念赠其相思豆的闺中人而作。萧艾《王国维诗词笺校》题解云:“此诗为作者早期作品,非有意仿效前人为之。观其一往情深,殆诗人忆内之作欤?”

参考资料:完善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红豆生南国 历代爱情诗鉴赏[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81-284.
2、 赵丽云主编. 青少年古诗助读[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46-347.

赏析

  这首诗是对红豆表相思的叹赏。

  上首诗已表明,即便红豆本无知觉,但它既然被当作相思的象征,有意抛却已不能能。于是本首自然过渡到对手头红豆的把玩赞赏上来。“争相似”,如何那样相似,表难以辨别。“不厌痴”,不怕他人笑自己心痴。诗人亦知红豆本无所谓思与不思,但自已数起恋人相赠的红豆来,竟那样认真,那样痴迷,早已把其他事物置于脑后,真把它看成了相思泪水的结晶。诗人对相思的一往情深,对红豆意象的缠绵思绪,正是“赤子之心”的生动体现。

参考资料:完善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红豆生南国 历代爱情诗鉴赏[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81-284.
王国维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善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科研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1927年6月2日,王国维于颐和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著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62种。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沁园春•美人乳

董以宁〔清代〕

拊手应留,当胸小染,两点魂销。讶素影微笼,雪堆姑射,紫尖轻晕,露滴葡萄。

漫说酥凝,休誇菽发,玉润珠圆比更饶。开襟处,正粉香欲籍,花气难消。

当年初捲芳髫。奈坟起、逾丰渐欲高。见浴罢铜洼,罗巾掩早,围来绣袜,锦带拴牢。

逗向瓜期,褪将裙底,天壤何人吮似醪。幽欢再,为娇儿抛下,湿透重绡。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粤王台怀古

廖燕〔清代〕

粤峤犹存拜汉台,东南半壁望中开。
命归亭长占王业,人起炎方见霸才。
日月行空从地转,蛟龙入海卷潮回。
山川自古雄图在,槛外时闻绕电雷!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口技

林嗣环〔清代〕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可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可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由于之备。

公众号

扫码下载

古文岛顾客端

扫码关注

古文岛主公众号

© 2022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