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塞下曲

许浑 〔唐代〕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桑乾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兵伤亡过半再也不可把家还。
次日早晨收到他们家乡寄来的书信,信中说御寒的衣服已寄出。

注释
桑乾(gān)北:桑乾河北岸。桑乾河,永定河的上游,发源于山西,流经华北平原。
秦兵:唐都在关中,是秦朝旧地,因此称唐军为“秦兵”。半不归:一半回不来,指战死。
乡信:家乡来信。
犹自:依然。
寒衣:御寒的衣服。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晓蕾 .唐诗精粹 .成都市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0年 :155页 .
2、 谢真元 .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鉴赏 汉英对照 .北京市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6年 :503-504页 .

鉴赏

  此诗以极其精练的手法,高度浓缩了战争的悲剧性。前两句叙述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情况;后两句叙述远在家乡的亲人,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已死于战争,仍然来信寄物,烘托出浓烈的悲剧气氛。全诗话句精练、构思巧妙、境界悲壮、意蕴深沉,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士兵及其家属的同情。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这次夜战的结果,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这种情形是战争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实的悲剧。此诗仅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一场战争。表面看来,作者对此战争未附以感情色彩,但从他描写战争产生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许浑是中唐诗人,目睹国力衰敝,百姓苦于战乱,因此其笔下的边塞诗以反战题材为主,大多透露出浓重的悲凉色彩。

  诗的内容很好理解。桑干夜战,伤亡过半。“乡信”自然是寄给其中某一位死者,上面说已经把征衣寄了过来。在这看似平白无味的话里,体会出诗人蕴含于其中的感情,才是读懂此诗的关键。戍边的丈夫死了,对于在家里苦苦思恋的妻子来讲,这无疑是一个悲剧,但更大的悲剧是,作为悲剧主角的妻子,竟然全然不知道悲剧的存在,依然一厢情愿地思念着丈夫,相信他会回来,却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赶制无数个日夜满载牵挂饱含爱意的征衣竟寄给了冰冷的尸体!悲剧无疑是值得同情的,但身处悲剧而浑不知情的不幸者,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而作者是否历经桑乾河夜战也不得而知。八世纪后期,唐王朝与契丹、奚连年战于桑乾河附近,作者可能是借桑乾河夜战表达对唐王朝对外战争的一些看法。

参考资料:完善

1、 胡光舟.新编千家诗:中华书局,1998:197-198
许浑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慢摇。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512篇诗文 ► 6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琵琶行

牛殳〔唐代〕

何人劚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
一弹决破真珠囊,迸落金盘声断续。
飘飘飖飖寒丁丁,虫豸出蛰神鬼惊。
秋鸿叫侣代云黑,猩猩夜啼蛮月明。
潏潏汩汩声不定,胡雏学汉语未正。
若似长安月蚀时,满城敲鼓声噒噒。
青山飞起不压物,野水流来欲湿人。
伤心忆得陈后主,春殿半酣细腰舞。
黄莺百舌正相呼,玉树后庭花带雨。
二妃哭处山重重,二妃没后云溶溶。
夜深霜露锁空庙,零落一丛斑竹风。
金谷园中草初绿,石崇一弄思归曲。
当时二十四友人,手把金杯听不足。
又似贾客蜀道间,千铎万磬鸣空山。
未若此调呦呦兮啁啁,嘈嘈兮啾啾。
引之于山,兽不可走。吹之于水,鱼不可游。
方知此艺不能有,人间万事凭双手。
若何为我再三弹,送却花前一尊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唐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 一作:蓬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江南·衔泥燕

牛峤〔唐代〕

衔泥燕,飞到画堂前。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唯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公众号

扫码下载

古文岛顾客端

扫码关注

古文岛主公众号

© 2022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