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从军行

杨炯 〔唐代〕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
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
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注释
从军行:为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
烽火: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西京:长安。
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首联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导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颔联写主帅率军辞别京城,奔赴前线作战,以排山倒海之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公元679—681年(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骚。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燕瑾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27
杨炯

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所以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37篇诗文 ► 2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对酒忆贺监二首

李白〔唐代〕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红牡丹

王维〔唐代〕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少年行四首·其三

令狐楚〔唐代〕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公众号

扫码下载

古文岛顾客端

扫码关注

古文岛主公众号

© 2022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