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胡十八·刈麦有感

冯惟敏 〔明代〕

其一
八十岁老庄家,几曾见今年麦!又无颗粒又无柴。三百日旱灾,二千里放开。偏俺这卧牛城,四下里忒毒害。

其二
不甫能大开镰,闪的个嘴着地。陪了人工陪饭食,似这般忒痴,真个是罕希。急安排种豆儿,再着本还图利。

其三
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五月半间便开仓,里正哥过堂,花户每比粮。卖田宅无买的,典儿女陪不上。

其四
往常时收麦年,麦罢了是一俭。今年无麦又无钱,哭哀哀告天,那答儿叫冤?但撞着里正哥,一万声可怜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其一
八十岁的老农民,何曾见过今年这样的麦子!不仅没有颗粒,并且连麦秆也没有。旱灾闹了三百天,灾情蔓延二千里。特别是我这卧牛城一带,灾害尤其严峻。

其二
好不容易才开镰刀收割,却弄得像嘴巴着地一样趴下了。请人帮忙不仅赔了人工还赔了饭食,还这样痴心,实在是稀罕。赶紧安排在麦地里种豆子,希望有些收成。

其三
穿和吃倒不算太愁,最愁的是遭官儿们的棒打。五月中旬就开了仓,里长哥要过堂,按照户口册上的花户们,都要限期缴纳钱粮。穷人们卖田地住房,没有人买;典去儿女,还是赔不上。

其四
往年到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冯惟敏于隆庆六年(1572)辞职回到故乡临朐以后,接触到农村的现实,亲眼看到了农民身受的痛苦,写下了不少反映农村灾难的作品。万历元年(1573)山东发生大旱,粮食歉收,农民挣扎在死亡线上。作者满怀同情,在这年的夏天写下此曲了记录了这一凄惨的情景。

参考资料:完善

1、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72
2、 徐寒 主编.元曲鉴赏全新校勘图文珍藏版(下).北京:中国书店,2010:583

赏析

  此曲由四首小令组成,写旱灾之年,农民颗粒无收,还要遭受官府酷刑的惨状,揭露了社会的腐败,反映了农家的疾苦,流露出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全曲风格刚劲,语言本色,选用方言土语,虽质朴无华,却高度凝炼,是散曲中少有的现实主义佳作。

  《胡十八·刈麦有感》是由四支小令组成的重头曲,写出了因遭受严峻旱灾而颗粒无收,加上官府的横征暴敛,农民“卖宅田”和“典儿女”的悲惨遭遇。

  第一支小令写旱情的严峻和受灾地区的广阔,农民所种的麦子颗粒无收。曲中开始以一个八十岁的老农之口以质朴的语言道出:“几曾见今年麦!又无颗粒又无柴。”大灾之年,粮食柴火,一点也无,何等凄惨。接着

展开阅读全文 ∨

冯惟敏

(1511—1590)明山东临朐人,字汝行,号海浮。冯惟重弟。嘉靖十六年举人。官保定通判。能诗文,尤工乐府。所著杂剧《梁状元不伏老》盛行于时。有《山堂词稿》、《击节余音》。► 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无题 其四

韩殷〔明代〕

云想衣裳花想容,来时有迹去无踪。缑山碧树青楼月,蓬岛烟霞阆苑钟。

沙径晓烟浮竹坞,酒家疏雨梦临邛。闺中只是空相忆,油壁香车不易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

杨慎〔明代〕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无题

施耐庵〔明代〕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扫码下载

顾客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3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