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四块玉·浔阳江

马致远 〔元代〕

送客时,秋江冷。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月又明,酒又酲,客乍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送客人走的时候,正是秋日,江面凄冷。歌会弹唱着送别的曲调,让人分外感伤。她可曾知道我在和着愁绪倾听。月亮已挂上了天空,酒意已浓,客居的人猛然惊醒。

注释
四块玉:曲牌名。入“南吕宫”。小令兼用。定格句式为:三三七、七、三三三。
冷:凄冷,萧条。
商女琵琶:此处暗指白居易的《琵琶行》。
和:连,连同。
酲(chéng):喝醉了神志不清。喻指酒浓。
醒:醒悟,觉醒。

参考资料:完善

1、 关汉卿.《元曲三百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第83页
2、 齐义农.《诗情画意品读元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1

赏析

  “送客时,秋江冷。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瑟瑟秋水,朗朗秋月,江滨送客,以酒饯行,歌女弹着送别的曲调,牵引出作者万般的离愁别绪,和着愁绪倾听着这断肠的曲调,时问仿佛己倒流,依稀可见当年唐朝诗人白居易贬谪江州时,浔阳江头夜送客,写下《琵琶行》的情景。如今作者身临其境,郁郁不得志的遭遇使之对此诗造成了真切的共鸣。

  “客乍醒”,是小令的收尾之笔,也是整篇的高潮,虽言“客”醒,实则主人和客人都己醒来。明写从酒中清醒过来,暗指作者从宦游生涯中醒来,产了强烈的隐归山野之心。一个“醒”字,表明了作者的醒悟,猛然意识到自己的仕途已到此为止,再在宦海沉浮已无多大意义,只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自从《琵琶行》问世后,凡路经浔阳江的文人墨客都会情不自禁的怀念起一度贬谪江州的唐代诗人白居易,这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更使久滞下僚游宦他乡的马致远造成了真切的共鸣。元朝大德年间,词人隐居之时路径此地时怀古伤今,借他人之事悲自己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曲子。

参考资料:完善

1、 关汉卿.《元曲三百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第83页
马致远

马致远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79篇诗文 ► 11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梁州·春夏秋冬

贯云石〔元代〕


春风花草满园香,马系在垂杨。桃红柳绿映池塘,堪游赏,沙暖睡鸳鸯。
宜晴宜雨宜阴凉,比西施淡抹浓妆。玉女弹,佳人唱,湖山堂上,直吃醉何妨?


画般撑入柳阴凉,一派笙簧。采莲人和采莲腔,声嘹亮,惊起宿鸳鸯。
佳人才子游船上,醉醺醺笑饮琼浆。归棹晚,湖光荡,一钩新月,十里芰荷香。


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
雷峰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湖水清,江潮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


彤去密布锁高峰,凛冽寒风。银河片片洒长空,梅梢冻,雪压路难通。
六桥顷刻如银洞,粉妆成九里寒松。酒满斟,笙歌送,玉船银棹,人在水晶宫。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僧别峰所藏郑子声竹树图

黄镇成〔元代〕

空谷有佳人,连蹇岁云暮。清颜不能见,香墨在纨素。

江山澹微茫,起我沧洲趣。白石隐疏篁,秋霜悬老树。

天高鸿雁稀,水落沙觜露。上人心迹空,对此了言句。

亦欲棹孤篷,云深不知处。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双调】卖花声_雪儿娇小歌

徐再思〔元代〕

雪儿娇小歌《金缕》,老子婆娑倒玉壶,满身花影倩人扶。昨宵不记,雕鞍
归去,问今朝酒醒何处?
  碧桃红杏桃源路,绿水青山水墨图,杖头挑着酒胡芦。行行觑着,山童分付,
问前村酒家何处?
  红罗佩吐狮头玉,碧珥香衔凤口珠,风流相遇恨须臾。梨花淡月,楼台如故,
教吹箫玉人何处?
  云深不见南来羽,水远难寻北去鱼,两年不寄半行书。危楼目断,云山无数,
望天涯故人何处?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公众号

扫码下载

古文岛顾客端

扫码关注

古文岛主公众号

© 2022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