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应氏二首

曹植 〔两汉〕

其一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可言。

其二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能常。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
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译文及注释

其一译文
一步步登上北邙山山坡,远远望见洛阳四周群山。
洛阳城显得多么的寂寞,昔日的宫室全都被烧焚。
随处可见的是残垣断壁,荆棘高高仿佛上与天齐。
再也寻不见旧时的老人,看到的尽是些小伙少年。
踏足地面觅不出条路径,荒芜了的土地谁来耕田!
游子已经多年没有归来,再也认不得交错的陌阡。
原野是何等的萧条,千里地见不到人烟。
想起日常一道生活的人,伤心哽咽竟无片语只言。

其二译文
太平的盛世百年难见,欢乐的聚会不能常逢
天地之悠悠无穷无尽,人生之寿命短如晨霜
愿我的好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其一赏析
  此诗作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应氏指应玚、应璩兄弟。应玚为"建安七子"之一。曹植时年二十岁,被封为平原侯,应玚被任为平原侯庶子。同年七月,曹植随其父曹操西征马超,途经洛阳。当时应玚也在军中。之后不久,应玚受命为五官将文学,行将北上,曹植设宴送别应氏,写了两苗诗。这苕写洛阳遭董卓之乱后的残破景象。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二旬,写信步登上北亡嚣山,洛阳周围的群山便会历历在目。北邙即亡墨山,在洛阳城北,是曹植送应玚的必经之路。"登"和"望"提挈全诗。只有登上北亡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植时年二十岁。应氏指应瑒、应璩兄弟,二人并为曹植的好友。曹植作此诗时离董卓作乱已历二十余年,由于不断的军阀混战,。昔日繁华的京都已经残破不堪,面对荒凉萧条景色,又想到马上要与友人各奔一方。于是他写下了《送应氏二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80-281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所以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195篇诗文 ► 55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刘桢〔两汉〕

大厦云构。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瓠子歌

刘彻〔两汉〕

河汤汤兮激潺湲。
北渡回兮迅流难。
搴长筊兮湛美玉。
河公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
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隤林竹兮揵石菑。
宣防塞兮万福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百一诗 一

应璩〔两汉〕

下流不能处。
君子慎厥初。
名高不宿着。
易用受侵诬。
前者隳官去。
有人适我闾。
田家无所有。
酌醴焚枯鱼。
问我何功德。
三入承明庐。
所占于此土。
是谓仁智居。
文章不经国。
筐箧无尺书。
用等称才学。
往往见叹誉。
避席跪自陈。
贱子实空虚。
宋人遇周客。
惭媿靡所如。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公众号

扫码下载

古文岛顾客端

扫码关注

古文岛主公众号

© 2022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