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 〔先秦〕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因此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因此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因此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可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可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因为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因此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因此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由于,假如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造成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由于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由于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信誉,也不是由于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造成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

展开阅读全文 ∨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非因此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同“纳”,接纳,交纳)
2、若火之始然(同“燃”,燃烧)

二、古今异义
自贼者也
古义:损害
今义:偷东西的人

三、一词多义
1、因此
(1)因此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
(2)非因此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3)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介词,用来……的、的依托) 

2、是
(1)人之有是四端也(指示代词,此)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因为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自身所固有的,因此,仁政也应当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孟子的推导依然是为了推行他那毕生的追求,即“仁政”理想。但他的推导自身似乎没有造成很大影响,倒是他那推导的前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孔子曾经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人性本来是相近的,只由于教养的不同,便相差很远了。

展开阅读全文 ∨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阶段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载驰

许穆夫人〔先秦〕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可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可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穉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蒹葭

佚名〔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新书引周谚

佚名〔先秦〕

君子重袭。
小人无由入。
正人十倍。
邪辟无由来。
囊漏贮中。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公众号

扫码下载

古文岛顾客端

扫码关注

古文岛主公众号

© 2022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