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阶段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步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我仍然青睐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注释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远:远自。
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阶段属楚国。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月下飞天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步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在这一联,短短十个字,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这句的意思是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步消失,江水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阶段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首诗具体写作时间不确定,具体有三种说法:一说作于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726年(开元十四年)。

参考资料:完善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2月:13-18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6
3、 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02-303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184篇诗文 ► 552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子吟

李益〔唐代〕

女羞夫婿薄,客耻主人贱。
遭遇同众流,低回愧相见。
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
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
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
君看白日驰,何异弦上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中

王维〔唐代〕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从军行二首·其一

王昌龄〔唐代〕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公众号

扫码下载

古文岛顾客端

扫码关注

古文岛主公众号

© 2022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