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遗老斋

苏辙 〔宋代〕

久无叩门声,啄啄问何故?
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早已与人们断绝来往,没有人再来敲门;可今天是谁把门敲个不停?究竟有哪些事发生?
僮仆回答说:“乡下有人来讲,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用不着再为旱情担心。”

注释
遗老斋:诗人的斋名。
啄啄:敲门声。
盈尺:一尺多,形容雨下得很大。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11-112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33-234

创作背景

  苏辙晚年因为蔡京当权,便辞官退居,隐居在许州(今河南许昌),自号“颍滨遗老”,并以“遗老”作为自己的斋名,表示坚决不闻政事,他在家“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宋史》),直到去世。这首诗即是此时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33-234

赏析

  这首歌咏斋居的小诗,就是写自己的隐居生活的一个片段。

  通常的隐居诗,多表示淡泊的情怀及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欢娱,苏辙由于是在官场翻过斤斗来的人,对政事造成厌恶,进而不屑于和一切人打交道,因此他的隐居诗,往往表现离群索居时的矛盾心理。这首诗写斋中一件小事,写得很简洁。前两句说自己隐居后,很久没有人来敲门,可今天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因此不禁问僮仆,什么人来敲门。后两句是僮仆的回答,乡下有人来报告,昨晚下了一场大雨,旱情解除,丰收在望了。诗依事件发生的顺序展开。“久无叩门声”,是诗人自述隐居的寂静。没人敲门,是诗人所希望的,也是他自己促成的。他的隐居,与陶渊明与朋友、农民相往

展开阅读全文 ∨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1821篇诗文 ► 131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宋代〕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寒

陈与义〔宋代〕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丰乐亭记

欧阳修〔宋代〕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但是特立;下则幽谷,窈但是深藏;中有清泉,滃但是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能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由于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因此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

公众号

扫码下载

古文岛顾客端

扫码关注

古文岛主公众号

© 2022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