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怎么不丈夫?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答客诮

解释: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鲁迅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怎么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
知不知道在山林里兴风狂啸的老虎,还时时回过头来看顾小老虎呢。

注释
诮(qiào):讥讽。
丈夫:指有作为的男人。
兴风狂啸者:指老虎。虎啸风生,形容猛虎之威。
眸(móu):指眼睛。於菟(wū tú):老虎的别名。

参考资料:完善

1、 金鹰.橄榄小集.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361页
2、 张恩和.鲁迅诗词解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97页
3、 金鹰.橄榄小集.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360页

创作背景

  鲁迅生前好友许寿裳先生曾在《怀旧》一文中说过,《答客诮》一的写作,“大概是为他的爱子海婴活泼可爱,客人指为溺爱而作”。对此,鲁迅愤怒地指斥说:“连出世不过一年的婴儿,也和我一同被喷满了血污。”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而作的。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盛如 康锦屏.鲁迅名篇分类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899-900页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怎么不丈夫”,坚实有力,具有不能辩驳的力量,是流传较广的名句。作者没有多用笔墨去铺叙事情的原委,一开始就用哲理性的诗句,雄辩地提出那种“无情”之辈未必是真正的豪杰,而“怜子”者倒完全可以是大丈夫。诗句有力地回击了那些抽象地玩弄“有情”、“无情”的论客,严正指出,以“无情”自嘘的人并不就是英雄,用攻击别人的“怜子”,以显示自己的“无情”更是卑鄙可笑。在鲁迅看来,是否英雄,不在于它是否怜子,而在于他对敌人是否无情。诗句,先用一个“未必”,否定了“无情”论者,又用一个“怎么”,诘问攻击“怜子”者,使之无言以对。这两句诗,是对仗的写法,但不是情对,也不是景

展开阅读全文 ∨
鲁迅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科研、文学史科研、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讲解和古籍校勘与科研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猜您喜欢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公众号

扫码下载

古文岛顾客端

扫码关注

古文岛主公众号

© 2022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