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

苏轼 〔宋代〕

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戏作如梦令阕。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盖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因取以为名云。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在泗州雍熙塔下的浴池洗浴,因有些感想,之后就开玩笑似地写下了这《如梦令》词。这个词牌是唐庄宗创制的,原名《忆仙姿》,由于嫌名字不雅,因此改为《如梦令》。大概是唐庄宗创作的词最后的句子是“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于是拿过来把它作为词牌名。

水和污垢什么时候在一起共存过?仔细看这两个东西在我身上都没有。我告诉擦背的人,劳您整天挥手动肘了。只希望能轻点再轻点,我的身上本来也没有哪些污垢。

注释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
雍熙塔:塔名,在泗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此词表面上是写作者因没有水垢而受到擦背人的重揩而不满,实质是比喻自己秉性高洁,受贬是蒙冤的。全词关键是佛家术语“无垢”,比喻一切本来清净,虽意出禅偈,形象不甚优美,却自有其思想价值和意义。

  此词小序有两层意思:一是写这首词的起因,二是对于词牌“如梦令”来历的讲解。词的正文反映的是:申辩、不满和请求。

  此词字面上可以概括出如下几个方面:一,作者强调本身是洁净的,没有污垢;二,本身洁净的人还是被人动手除垢;三,擦背去垢的人,出手太重;四,表达不满和请求:对身体洁净的人不该出此重手。

  事实上,苏轼是一个爱干净的人,喜欢经常洗浴,而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苏轼调任汝州的途中,时苏轼在泗州(今江苏省盱眙县境内)。苏轼当年49岁,这一年是他的人生走向高峰的转折年。作者在调任途中,当时应当是已意识到自己将被神宗皇帝重新起用了。

参考资料:完善

1、 刘石 评注.苏轼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204-206
2、 第二十届苏轼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224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368篇诗文 ► 3449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行

叶茵〔宋代〕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晏几道〔宋代〕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卜算子·赠乐婉杭妓

施酒监〔宋代〕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别您登长道。转更添烦恼。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公众号

扫码下载

古文岛顾客端

扫码关注

古文岛主公众号

© 2022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